第(2/3)页 他前面还有两个工部尚书。 大明首位工部尚书是单安仁原来是府吏员。 他也是濠州人,在江淮起义,自募兵马保卫乡里,被蒙元授予官职,又跟着镇南王孛罗普化守扬州。 单安仁认为这群人都不能成事,在听闻朱元璋攻破集庆路(南京)后,便率部主动来降。 即使他儿子投降了张士诚,朱元璋也很信任他。 直到洪武二年,已经快七十岁的单安仁眼睛花了,精力不济,请求指使。 老朱大笔一挥赏赐了三千亩良田,七十头牛,即使他退休了,也要每年给他发兵部尚书这个职位的一半俸禄,来供养他。 即使单安仁在家养老了,去年老朱又给他一个通议大夫和兵部尚书的荣誉头衔。 对于退休老头,目前还真没有别人能够超过单安仁呢。 王布犁瞧着单安仁这第一位兵部尚书的册子,很快就扔在一旁。 大明元年没啥大规模修建之事,还全力打仗呢。 待到二年开始,凤阳等地才开始修建,单安仁就退休了。 然后接手的是张文,他也是早就投靠朱元璋的小吏。 单安仁被提拔为工部尚书的时候,他是侍郎。 王布犁看着中都的册子开口道:“我听闻营造中都,在全国调集百工、军士民夫等,不少于百万之众?” “不错,想要探查确实极难。”薛祥也接手了中都营造的尾巴。 这些年朱元璋把李善长给从中央朝廷一脚踢开,在他病好之后,便一直都在干这件事。 “死了很多人?” “对。” 王布犁便又把一大堆有关中都的册子都挑出来,扔在一旁: “把这些册子都还回去吧,我就查一查来京师的工匠。” 众人就瞧着王布犁在那快速的翻着册子,看着籍贯以及名字,他挑出洪武六七两年的册子,交给毛骧: “有些人名我已经询问过了,再洪武八年之前,工部还是如实给的呢。 大概就是在薛尚书从外地调入京师内,手底下并没有自己的根基,那些贪官污吏起了歪心思。 毛统领,但是为了避免扩大化冤枉那些贪官污吏,你随机按照籍贯挑选三十个名字,差遣检校前去询问,对待这些人务必要客气些,免得他们不敢说出真相。” “明白。” 毛骧也没有把册子带出去,而是叫部下抄录,再快马加鞭去问询。 薛祥听到王布犁的话,险些有些坐不住。 前两任工部尚书都没有问题,就他一上任,底下的人就起了心思。 难不成是咱当官过于心软,对于底下的人十分信任,才造成了这种后果? 王布犁瞧着今年的名册,看着相熟的名字,他们不是第一次来京师做事了。 可以说这两年是极为的惨,那些贪官折腾他们根本就不在乎。 他们这些个服徭役的屁民,让你因为路途遥远“修养半个月或者一个月,恢复精力”,这可是为你好。 反正他就在册子上填个日期,就能获得不小的利益。 这种动动手指头的事极为简单。 九万人呐。 绝不是一笔小数目。 “原始数据拿到了,除了有薛尚书的签字外,还有经手人的签字,我看看哈,总部的营缮科的一个郎中、一个员外郎、两个主事,两个照磨都签过字。” 王布犁合上册子开口道: “毛统领,你差人誊抄一本,我今日在案牍库里的所有话,若是外传出去,你知道后果,用不着我提醒你。” “明白。” 面对如此有威胁的话,毛骧下意识的躬身了,他可不认为王布犁不是装模作样。 一旦遇到案子,可是丝毫马虎不得。 薛祥听着王布犁的话,好在工部有四个子部,只有其中一个子部有问题,其余三个没问题,他就稍微有些放心了。 王布犁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整个部门都被拉下水了,大家相互串联起来,既然上了贼船,谁都别想提早下船。 检校的人在案牍库抄录,王布犁站起身来便往外走。 如今证据已经拿在手里,证人也就在京师,接下来就可以申请抓人了。 文华殿内。 朱元璋听着朱标的复述,重重的拍了下椅子。 这帮狗东西,竟然把如此肮脏的事情摆在他眼皮子底下,当真是好大的胆子。 至于王布犁同工部尚书之间的谈话,也被记录的七七八八。 有些声音实在的过低,纵然是检校耳力出众,听的也不是很清晰。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说的话极为认同,这伙贪官污吏是在败坏咱老朱的名声。 好处他们拿了,恶名咱们背了。 一旦在京师闹出什么叛乱来,对于刚刚压服的各个地方,传出去也会有损大明的威严。 地方上的豪强,一直都有迎接大元杀回来的心思。 朱元璋不得不变得谨慎一些,集中精力,死咬着蒙元不放! “咱果然没有看错王布犁,这小子善于从蛛丝马迹当中找到问题。 若不是朕同意了他修建澡堂以及那些个公共厕所的事情,咱还得被这帮狗东西蒙在鼓里呢。” 这一点,朱标也没什么好说的,夸妹夫心如细丝就得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