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王布犁与李文忠二人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皇城内,工部办公的地点。 工部的人一瞧王布犁又来了,顿时神色紧张起来。 这位爷难不成又发现了什么贪污受贿的事情? 工部的人不敢怠慢。 他们连忙把工部尚书薛祥给请出来。 大家在大厅内说一下,至少也有所准备。 要不然关起门来说话,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,也没法子干活了。 万一王布犁又是来抓贪官污吏的,工部还能不能继续运转下去也是个问题呢。 薛祥见王布犁来了,心里也是咯噔一下。 他对于属下是极为宽容的,就算有点小过内部处理就得了,没必要上纲上线的。 毕竟一旦到了陛下那里,小过错就不是小过错了。 “曹国公、驸马爷前来所为何事?” 薛祥主动开口。 李文忠见他们如此严阵以待,更是说明了来意: “咱来不找你麻烦,只不过是想要找几个会活字印刷的工匠,为我国子监驱使。” “活字印刷?” 薛祥陷入了深思。 他年轻时聚乡兵保卫家乡,后随俞通海投朱元璋,任水寨管军,对于船只什么的建造比较拿手。 活字印刷玩意他真没接触过。 薛祥瞥了王布犁一眼,当即回答: “我立马差人去找一找。” 他知道这玩意定然不是曹国公想要的,而是王布犁他提出来的东西。 连自己这个文化人都不清楚,李文忠那种稍微有点文化的人,他能知道? 也就是鬼主意特别多的驸马爷王布犁晓得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。 薛祥很快就给出了回复,叫底下的官员们都动起来。 工部的人听曹国公是来讨要会活字印刷工匠的,连忙开始查找花名册,寻找会这门手艺的人。 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没有听过活字印刷术。 大明律都是用的雕版印刷,而且都是铜板的。 谁用活字啊? 活字印刷虽然在宋代就被发明出来,但一直都没有受到过统治者的青睐。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雕版印刷才是印刷业一直使用的技术。 元朝虽然有人搞出来了木活字,但元朝统治者更加不屑。 直到明末清初木活字以及金属活字的使用,才进一步发展了活字印刷。 待到清代章总时期,才大规模使用木制活字印刷。 李文忠瞧着这帮官吏疯狂的翻着花名册,对着一旁的王布犁开口道: “表弟,宋朝真有这门手艺对吧?” “当然了。”王布犁瞧着这帮人也是眉头紧皱: “大明工部都没用过活字印刷这门手艺,难不成都是靠着人员誊抄,往下发邸报吗?” 薛祥咳嗽了两声:“驸马爷,这活字印刷,老夫也有过了解,用泥字的话,容易损坏,也不容易沾墨。 所以一直都没有被朝廷采用,如今突然索要,短时间内怕是没有人呐。” 方才有官员小声与薛祥说了,他记起来这个活字印刷是什么玩意了。 “为什么不用木头雕刻呢? 我听闻元朝就有人发明出来了木活字啊。” 王布犁的话让薛祥语塞。 他看着大厅内一帮疯狂翻阅花名册的属下,没有一个敢抬头给他解围。 这完全就是他们的知识盲区了。 大家都是读书人,怎么还被一个没咋读过书的人给教训的无法反驳呢? 木活字。 听都没听过。 光是知道泥活字就已经是工部翘楚了。 没有人敢反驳王布犁,毕竟王布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 没有详细的证据我能找你? 你最好老实交代,兴许还能有活命的机会,瞧瞧子部的那些同僚,没死的可都在大街上顶着烈日干活呢。 薛祥只能佯装加入寻找工匠的队伍当中,开始拿着册子翻一下,假装在忙。 “简单呐,找木匠来。”李文忠大手一挥:“最好叫识字的木匠来。” 如今皇城还在修缮当中,木匠有的是,但识字的人倒是很少。 雕版印刷工匠不识字也没关系。 但是活字印刷,对于工匠的文化要求就要高了一些。 对。 薛祥一拍手,赶忙安排属下去找人,又按照王布犁的要求现场刻字。 李文忠带着王布犁又去工部“闹事”的事情,也被汇报到了朱元璋那里。 “活字印刷?”朱元璋瞥向一旁的朱标:“咱没听过啊。” 朱标也摇头,他的老师也不教这些个。 “去找人打听打听。” 皇帝的命令得到了极快的贯彻,很快就有人来同朱元璋汇报活字印刷是怎么个回事了。 宋朝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,这件事是有的。 但是质量粗糙,而且排版需要工匠识字,识字的文人,也没有愿意当工匠。 尤其是士大夫们对于活字印刷的排斥。 雕刻印刷排版精美,而且价格昂贵,无法让知识大规模传播。 但是活字印刷就打破了知识昂贵的特点,更打破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文化垄断。 毕竟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,谁不想要自己的门人弟子多出点好男儿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