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虽然他也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,但是安禄山实在是让他喜欢。 这个大胖球总是能给自己带来快乐。百官也没有说过他的坏话, 看他对李林甫毕恭毕敬的样子,也不太像是会造反的样子。 “再等等看吧,万一只是重名呢。就这么杀了他,一则难以服众,也会让爱妃难过,” “他毕竟是爱妃的干儿子呢。” 天幕中视频继续 白衣的老者手扶棺,默默的流泪 突然,他想起了什么,快步走向书桌,提笔。 他,要写一篇祭文,他不能让兄长的牺牲白费,他不能让颜家的忠烈被埋没! 只是落笔短短几个字后,他就皱起了眉头 扯起那张纸,揉成团。 重新起笔,又是几个字 又揉成团...... 几次以后,地上全是揉成团的废纸。桌上却是一个字也没有写下。 亲人离去,阴阳两隔,尸骨不全,不知将魂归何处。 想到这里,这手中的笔,写下的不是字,是他颜氏一族的血泪。 终于,他深吸一口气,提笔、蘸墨写下了: “维乾元元年、岁次戊戌、九月庚午朔、三日壬申。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夫.......” 写到中途,老人已经是心神激荡,情难自禁,他以一支秃笔一口气写下 “父陷子死,巢倾卵覆。天不悔祸,谁为荼毒?念尔遘残,百身何赎?呜乎哀哉!......” 天幕中旁白响起 “要了解《祭侄文稿》我们就不得不说他背后的故事。” “775年,大唐爆发安史之乱” “安禄山在河北发生叛乱” “仅仅一个月后,安禄山便携叛军攻入长安” “在此次战乱中,平原太守的颜真卿,率军抵抗叛军” “哥哥颜杲卿在常山郡抵抗叛军” “侄子颜季明两地沟通联络” “早在叛乱爆发之前,颜真卿就发觉安禄山有反叛之意,上报朝廷,朝廷却并未重视” “颜真卿只能暗中加固城墙,积蓄粮草。” “常山郡沦陷后,颜杲卿,颜季明父子,宁死不降,颜季明被砍头” “颜杲卿被凌迟流血而死。” “颜家上下30口人均遭戕害。” “两年后颜真卿派侄子去寻找家人遗骸” “最终却只找到了一头一足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