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科举考试-《大隋:全能败家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,因在春季举行,故又称春闱。会试合格者获得贡士资格,可进行下一轮殿试。

    殿试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,皇帝在殿廷上,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,以定甲第。殿试合格者为进士,前三名又被称为三鼎甲,他们按照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状元、榜眼和探花。

    这是在大隋能当官的一个途径,还有另一个途径就是举荐。

    举荐,是经过当地的一些贵族推举出来的才子,然后经过考察,从而取得当官的资格。

    但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贵族都是举荐自己的家人,而不是有能力的才子。

    姜逸辰身为太尉的儿子,当然可以通过举荐这一途径为官,但他不屑于通过这样的途径为官,要当官就堂堂正正的去考取。

    当然,他不是举人,没有参加会试的资格,所以身为太尉儿子这一特权还是要利用一下的。

    要他从院试考起,一步步取得状元,他可没这个耐心去等三年,三年时间都够他做好多事情了。

    所以举荐也相当于贵族的又一特权,寒门子弟想要当官,实现阶级的跃进,只有通过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只要考取举人就能获得当官的资格。

    但各州平均每年录取的举人不到一百人,而进士则更少,每年二三十个的样子。

    所以科举考试异常的激烈,说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不为过,21世纪的高考在这面前都只能是弟弟,激烈程度不是一个等级的。

    春闱当天,姜府门口。

    “娘,真的不用送我到贡院了,我又不是小孩子了。”姜逸辰对着非要和他一起去贡院的庄秋瑾说道,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在娘的眼里你永远是小孩子,我送送你怎么了。”庄秋瑾埋怨道。

    其实让她跟着去也没什么,只是庄秋瑾跟着去的话,排场有点大,又是豪华马车,又是一众仆役,姜逸辰想低调点。

    虽然他也很想享受一下上辈子,也就是穿越前,同校的那些富二代被豪车接送上学时的那种感觉,被旁人羡慕围观的感觉。

    但重活一世的他,有很多东西都想通了,并不想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辰儿说的对,他已经长大了,考个试而已,他不想你跟去就不要去了。”姜忠国在一旁说道。

    他现在对儿子可是很满意,这两个月里,儿子像是变了个人似的,青楼不去了,钱不赌了,酒不喝了,事儿不惹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