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8章 以汉制汉 二更-《回到明末去当兵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阿济格、鳌拜、马国柱当然都在坐,现在头上缠着白布的鳌拜也不急了,也不骂了,对洪承畴还是恭恭敬敬的,因为他已经找到心理平衡了,这一战不止是他遭遇了惨败,四路大军没有一路取胜的,还有两路比他败的还惨,肃亲王豪格脑袋都混丢了,连尸首也没弄回来,据手下的兵将所言,他一惯支持的肃亲王被马踏如泥,太惨了!

    阿济格也没讨到便宜,马国柱也是大败而回,而且他鳌拜也不是第一次败在林毅之手了,想想这些,他也释然了,这次败仗没什么大不了。

    洪承畴运筹的四面出击这一战,先后派出去四万五千名清军,伤亡过半,各路人马加在一起只回到城中两万余人,除了伤号,现在城中还有能战斗的清军只有四万人马了。

    洪承畴不得不再运筹部署了,而且他看到了林毅的意图,明军围城但不打算攻城,城防再固若金汤没有用,城外挖三道深沟跟当年一样,这是要把他们往死里困呀,姓林的够狠!

    洪承畴对当年皇太极这一招无策,现在事隔了几年,他对林毅这一招仍然无策,只好问计众将。

    但是在坐的大清军将,鞑子也好,汉奸也罢,虽然他们都是久经沙场,能征善战,经验丰富,但是在运筹帷幄这方面却是短板。洪承畴现在都感到江郎才尽,问计这些人都耍开了肉头阵。

    大会开了三天,也没拿出一个令洪承畴中意的退敌之策,瓮中之鳖难道瞪眼等死不成?等大清的救兵,还需要一段时间,关键是现在洪承畴清楚的很,朝中无兵可派,偌大的大清朝缺兵统领,谁能堪此重任?

    不过洪承畴现在觉得他有一种高手的寂寞,如果是孝庄皇太后能给他派来宁完我或者范文程,他兴许会能够研究出破敌之策,但是这好像是一种奢望。

    这几天的商议中,很多军将说的都是溃败的原因,有的说明军的火枪太强,真不知道林毅是如何造出来这种火枪,简直比红衣大炮杀伤力还大。

    洪承畴觉得这的确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对于大明的火器,洪承畴当然了解得一清二楚,至于这种不点火就能发射的火枪,他也感到有些懵逼。

    进而洪承畴就想到了如何弄些大明的火枪来,以后也仿造一些,就像当初他们仿制大明的红衣大炮一样,如果能仿制出这种火枪,装备军队,明军的优势就被打破了。

    但是阿济格和鳌拜则认为,明军的火枪先进这只是一个方面,他们屡吃败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火枪,而在于明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飞速的提升,远远超过了他们,令他们野战也讨不到便宜,这一点他们不愿意承认也不行。

    至于战斗力这方面,洪承畴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,明军的战斗力,他最清楚不过。特别是野战,明军怎么可能是清军的对手?

    当年的大凌河之战,小凌河之战,宁锦大战,哪一次不是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?就是当年袁崇焕领导的关宁铁骑,靠的也是坚城加火炮的配合取胜。

    如果双方在绝对公平的情况下,在野外摆开战场,马来刀往的拼杀,关宁铁骑未必是满清八旗的对手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,投降大清这两年明军的战斗力怎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?姓林的领导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?竟然如此强悍,火枪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,山海关大战,皇姑屯之役,加上这一次的锦州城外的四路兵马大战,真杀实砍,反复证明整体上,双方战力而言很明显清军处于下风。

    这一点他在城头上看的清清楚楚。
    第(2/3)页